落袋未必能安 謹防“餡餅訂單”中的新型詐騙術
中國人做生意崇尚現金為王,落袋為安,但當前國際貿易風云變幻,險象環生,落袋未必能安。
福建某外貿企業A公司主營瓷磚產品出口,有近十五年的歷史,A公司主要通過參展廣交會接單,并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有推廣產品,年出口規模約1000萬美元,其產品在非洲市場甚為暢銷。
2019年5月7日,A公司的業務郵箱接到尼日利亞某公司B公司的詢盤,B公司聲稱其為尼日利亞知名的瓷磚批發商,年銷售額達8000萬美元,因在國際站上獲知了A公司的瓷磚產品信息,對A公司的花色及價格很滿意,很有誠意合作,計劃下一批約17萬美元的訂單。
因5月份正屬A公司瓷磚出口的淡季,對于突如其來的訂單,A公司非常重視,立即安排有經驗的業務員跟蹤洽談。于是雙方通過郵件、微信熱聊談判,經過多輪的談判磋商,雙方的合作意向很快就達成了。B公司開出的付款條件甚為優厚,預付50%,余款出貨后10天內見提單副本付清,且其單價也不錯,算起來A公司有將近20%的毛利。
更為讓人安心的是,B公司僅僅花了兩天時間,就確認了近50個產品的花色、尺寸和規格,并給A公司發來了正式的purchase order訂單。
更讓人“驚喜”的是,B公司提出其5月9日便會付50%的預付款約8.5萬美元給A公司,只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B公司會多付5萬美元,希望A公司幫其付人民幣至國內其他供應商的賬戶,即一共會先付13.5萬美元的款項至A公司賬上,A公司只需將5萬美元折成人民幣付給B公司的指定賬戶,剩下的當預付款。
在日常生意往來中,華人往往崇尚“現金為王”,收到錢再轉賬再發貨是有把握的生意,A公司也不例外,老板和業務員均認為這是一個好買賣。隨后B公司付款迅速,5月9日A公司就收到了B公司的付款水單,5月10日其美元賬上果真多了13.5萬美元,A公司馬上與B 公司確認了金額,并著手安排貨物的生產計劃。B公司得知A公司收到款項后,馬上把江西的某個人人民幣賬戶發給A公司,并說計劃有變,那邊急需籌錢發貨,希望A公司能幫忙多匯一些約1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9萬元給江西的賬戶,因該金額仍小于13.5萬美元,且B公司承諾其一周內將補齊預付款8.5萬美元,A公司也答應了B公司的請求。
在整個訂單洽談及訂金收到的過程中,A公司的業務員及老板覺得自已簡直人生開掛,非常容易就洽談成了一個大單,且預期利潤可觀,但總覺得似乎太順利了,好像缺了點什么,連合作的工廠也感嘆A公司運氣太好了。
因A公司也是中國信保的統保老客戶,按習慣所有買家都會進行資信調查,A公司也向中國信保提出了資信調查申請,但經初步調查,雖B公司聲稱其是尼日利亞知名的瓷磚批發商,中國信保的系統中卻無此家公司的任何資信記錄及承保記錄,需要重新發起新的資信報告申請,中國信保的客戶經理也將信息告知A公司,并且通知新的資信報告約需要一周時間。
獲此信息A公司對于B公司的行業地位有一些疑惑,此時,B公司在馬不停蹄地催促A公司轉賬給江西的個人賬戶,而且電話一個比一個急。在復盤的過程中,A公司也終覺得訂單太順利了有些蹊蹺,故A公司也想緩一緩轉賬的動作,故和B公司說其銀行系統有一些問題,5月10日(正逢周五)轉不了賬,要等到下周一5月13日。此時B公司急了,連續打了好多個電話給老板,希望他能幫忙協調,而且語氣越來越不耐煩。B公司越催,職業經驗提醒A公司越不對勁。就在A公司疑惑的同時,5月13日上午,A公司的會計去銀行辦事時被告知其美元賬戶、人民幣賬戶均被凍結,是由山東某公安局發起的,原因是涉嫌詐騙,且金額巨大。
5月13日下午,公司便迎來山東公安局的工作人員的到訪,懷疑A公司參與詐騙活動,要求其配合經偵工作。A公司這時一片茫然,賬戶確實收了錢,且還有意向幫其換成人民幣“轉賬”,確實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狀態了。原來這筆錢是山東某出口藥材的國有企業的貨款,郵箱被黑客入侵了,13.5萬美元貨款被指定付至了A公司的賬戶,A公司此時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被設圈套利用了。還好轉賬沒及時轉出去,否則即使公安部門相信A公司是被利用了,也是要A公司賠償69萬元的,A公司驚呼逃過了一劫。
當前國際貿易用“風云變幻,險象環生”形容并不為過,以往出口企業只要順利接單,一旦買方付款便萬事大吉,現金落袋為安。如今落袋也未必能安了,說不定是一個很大的陷阱。出口企業稍不留神,可能飛來橫禍。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近年來頻繁發生在中小企業的真實案例。
近年黑客案件頻發,而且手段越來越高明,不法分子通常還“舍得孩子來套狼”,讓人防不甚防。經中國信保初步調查,上述案件是“網絡黑客案件”的升級版,“網絡黑客”通過非法獲取買賣雙方交易信息,偽造郵箱,指示國外買方將貨款付至第三方賬戶,致使出口企業未能如期收款,并加入新騙術,讓一無辜的第三方賬戶來幫其實現詐騙,手段更為復雜隱蔽。
在日益復雜的外貿過程中,由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所引發的系列問題值得出口企業引以為鑒。為此,中國信保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一)謹慎接單,充分了解買家的資信情況后再接訂單
建議出口企業從多方信息渠道核實買方公司真實身份,尤其是首次交易的買方。建議中國企業在收到此類買方訂單時,要求買方提供其公司正式注冊文件及負責人身份證明(如護照等),除了可向專門的信用機構調取買方的資信報告,了解買方信息外,還可通過中國駐當地大使館經商處或工業貿易促進部、行業協會等了解信息,并將買方提供的信息與中國信保資信報告及網上公開信息進行詳細認真的比對,并根據資信報告或公開信息上記載的聯系方式與買方公司直接聯系,核實貿易及訂單的真實性,切勿在未充分調查之前就貿然進行交易,極易落入詐騙陷阱。
(二)切勿占小便宜,提高警惕,加強對賬戶的管理
本案中,出口企業A公司輕易答應幫B公司過賬,給予騙子可乘之機,差點落入圈套被騙,且差點被指控參與詐騙,并有洗錢的嫌疑。本案項下,A公司為自證清白進行了充分的舉證,提供其訂單洽談流程說明、往來函電等等,舉證較充分且退回了相關款項,并未留下污點。但輕易答應幫他人轉人民幣并過賬行為是外匯管理和反洗錢法所不允許的,A公司也為此被外匯管理中心開出了2000元的罰單。為此,出口企業應加強對賬戶的管理,嚴格遵守外匯管理和反洗錢的相關規定,對整套出口流程,制定嚴格的制度加強管理,嚴謹操作,審慎提防詐騙。
(三)提高對特殊國別的詐騙防范
近年網絡貿易詐騙猖獗,經中國信保的梳理,非洲尼日利亞、貝寧、烏干達、南非,歐洲的羅馬尼亞、希臘,亞洲的土耳其、印度、柬埔寨等地詐騙案件頻發,而且形式更為復雜隱蔽,出口企業在從事對外貿易時應提高警惕,加強對這些國別買家的風險防范。若發生此類的貿易,對于快速成交且對價格不敏感的買家,出口企業應多留心眼,若有疑問,可向中國信保咨詢,若不幸中招,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并配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