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您必須了解的信保ABC
近日,英國,法國,西班牙等許多國家都出現了疫情反彈的現象。法國單日新增確診破2萬例,再創疫情來的新高。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再一次采取了封城的措施……
海外第二波疫情爆發,讓出口企業變得更加憂心。筆者最近在走訪客戶時,遇到部分常年無出險,甚至疫情期間也沒出險的客戶有這樣的顧慮:萬一因為疫情再次爆發出險了,手上單據是否備齊?是否符合中國信保的理賠要求?
那么,如何解決這些顧慮?筆者結合近期走訪的情況,梳理了出口企業在日常操作中經常遇到三個盲區:
第一:買方認清楚了嗎?
面對五花八門的買家,出口企業常常面臨多重困惑。
一是買家主觀不告訴。國外買方總是自帶優越感,下單時不明確自己的下單主體公司,訂單上經常沒有準確而詳細的名稱和地址,僅出現公司或集團的個別字樣。看似實力強大的集團公司可能用一個資信較差的子公司來下單,甚至買家公司主體變更后,相同人馬仍然通過之前的郵箱地址來溝通訂單細節,各種迷之操作使出口企業容易混淆交易對象。
二是賣家客觀上認不出來。全球化采購的浪潮下,企業經常要面對買方合同、資金、物流三者分離的情況,買方通常是從全球采購的ERP系統直接發出訂單,訂單上可能體現有不同的PARTY,包括買方、中間人、收貨方、收票方、傭金商等等。由于主體眾多,有些企業難以識別出真正的合同買方,導致投保主體錯誤。
三是冒用其他公司名義下單。全球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詐騙團伙利用國際貿易上時空分離的機會實施欺詐,主要表現為第三方冒用買家的名義來下單,時常出現在首次交易中。
面對以上三個盲區,建議大家要從單據入手,結合貿易背景,利用中國信保資信調查服務,找準實際交易買家。賣家要特別關注報告顯示的企業注冊號,一般情況下注冊號是唯一的,對于復雜的集團買方,可以根據注冊號信息識別集團買家的下單主體。除了注冊號以外,稅號及買方負責人聯系方式可也作為參考,企業可以將這些信息與現有的交易情況再進行比對核實,甄別交易對象。如果貿易中有中間人存在,需要核實中間人的身份,必要的時候直接和買方確認貿易真實性,避免落入詐騙方的陷阱。
第二:保險責任生效沒?
中國信保的保單一般是從“出口”以后開始承擔保險責任的。“出口”在不同保單類型中有不同的定義。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綜合險4.0保單中,“出口”是指按貿易合同約定交付貨物(或提供服務)并按規定辦理出口報關手續,保險責任起點更加靈活多變。而中小企業保單和小微信保易保單中的“出口”均指貨物報關后交付,保險責任起點更為標準統一。因此,企業需要根據不同的保單類型及自身的業務實際,關注保險責任生效時點。
再來看看買方限額的生效條件。為了支持企業搶抓訂單穩出口,中國信保在業務實踐中可能根據不同貿易情況的創新批復了一些附帶生效條件的限額,例如為了保障一些特殊信用證的交易適用于LC加保OA的買方限額,帶部分預付款或者部分開證條件合同交易的買方限額,買方自身信用不足要求第三方給予擔保交易的買方限額等,這三類交易都需要企業特別關注下實際貿易過程中能否達到限額的特別生效條件。
第三:貿易模式保全了嗎?
這個問題就要請您一定要看看手上保單的類型了,明確下您手上的保單是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綜合險4.0保單、中小企業保單還是小微信保易保單?
現在國際貿易中的代理模式十分常見,如果您投保的是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綜合險4.0保單,貿易合同可由被保險人(保戶)直接簽訂,也可委托代理人簽訂,即代理模式直接涵蓋于條款適保范圍內。但是如果您投保的是中小企業保單,代理模式不在條款適保范圍內,您需要考慮是否通過在保單中添加相關附加險(批注)擴展承保代理模式;如果您投保的是小微企業信保易保單并有這樣的代理業務模式需求,建議您可轉投中小企業保單或者綜合險保單。
淺談中國信保保單的三類基本問題后,大家可能會感嘆出口信用保險有點復雜。其實,國際貿易是貿易的高端業務,國際貿易的專業化也讓中國信保伴隨了專業化的屬性。“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國際貿易企業要具備風險知識,有專崗人員和配套制度,也要跟擁有專業客服隊伍的政策性保險公司合作,才能全面保障自身的信用風險,做大做強自身業務。
信息來源:中國信保廈門分公司、產品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