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國際貿易騙術升級,出口企業如何規避?
近年來,全球貿易形勢日趨復雜,各種國際貿易的詐騙案件也越來越多,騙術不斷升級,出口企業防不勝防。近期中國信保遼寧分公司處理了多起不法分子偽裝成國際知名企業或其代理,誘使企業出口并提貨后失聯,給出口企業帶來損失的案例。以下是其中的兩宗案例,在這里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引起出口企業的警示。
案例一
遼寧省大連市的A企業主要從事絕緣子產品出口,與自稱英國買方B的業務人員建立聯系。買方B是英國一家擁有過萬員工、行業內排名前三的電力公司,A企業于2019年7月向中國信保申請了買方B的限額并獲得批復。由于買方B的背景實力較強且交易過程中的聯系人較為專業,雙方快速達成交易。A企業按照買方B的要求將貨物發往非洲后,卻發現無法再與買方B取得聯系,也無法獲得貨款,A企業向中國信保報損。接到報案后,中國信保立即與買方B取得了聯系,但是買方B否認與A企業之間的交易。經過進一步勘查,中國信保發現實際與A企業進行溝通的是不法分子C,而非買方B,不法分子C通過向A企業提供仿造與真實買方B相似的官網,誘導出口企業相信不法分子C所使用的郵箱為限額買方B的郵箱,誘騙出口企業將貨物發往非洲目的地,并在提貨后失聯,給企業造成損失。
案例二
遼寧省某出口企業D通過中間人認識了自稱為巴西大買方E代理人的F,雙方通過預付款的方式合作了兩筆小額業務后,F開始提出賒銷的要求。因前兩單合作已成功收款,企業D同意買方采用賒銷的付款方式。合作以來,雙方的合同都是通過代理人F來進行傳遞且相關款項也均由F支付。在合同到期、F失聯后,D企業想方設法聯系到買方E,卻被告知F根本不是其代理,相關的代理協議、簽章都是偽造,D企業損失慘重。
這種利用知名國外買方名義進行詐騙的案件發生的頻率呈上升趨勢,且詐騙方在產品上、溝通上、手法上更為專業,甚至主動提示出口企業找中國信保投保避免新客戶的應收賬款風險來誘導企業上當。上述兩個案件中的出口企業,均由于買方否認債務且無法通過其它有效方式舉證與買方之間存在合同關系,導致出現了大額損失。
那么該如何規避詐騙風險呢?
國際貿易詐騙案例中所謂的“合同買方”看似真真假假,其實并非毫無破綻,以下幾個國際貿易詐騙案件的共通性大家可以多關注:
一、貿易背景反常
一般來說,不法分子會選擇發達國家實力雄厚的知名買方作為其冒用的對象。且對于產品價格不太敏感,對于質量要求、設計等不會做太細節的考究。國外知名買家與出口供應商合作不是短期可以達成的,而且要求相對較高,天上不會掉下餡餅,事出反常必有妖。
二、看似合理的貨發第三方
不法分子往往會指示出口企業將貨物發往與貿易合同無關的第三方,通常是監管較松的欠發達國家,以方便他們提走貨物。或者以清關便利政策為由將卸貨港更改為與真正買方所在國無關又看似合理的周邊國家港口,偽造簽章從船公司提走貨物。
三、行業專業性強
不同于該類詐騙實行初期,不法分子主要針對通用性強、易于流轉的商品進行詐騙的特點。“進化”后的不法分子主要針對專業性較強的商品實施詐騙,以降低出口企業的警惕性。
信保建議
在欺詐案件扎堆發生的形勢下,出口企業需打起精神,尤其是對于貨發第三方的交易,一定要多加小心,特提出如下建議,希望能幫助到出口企業:
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到買方所在地進行實地走訪,而非單純進行線上交易。
二、建議出口企業在簽訂貿易合同前,向中國信保申請調取最新的買方資信報告,從多個渠道及時掌握買方信息,并充分了解并核實買方背景,尤其注意實際控制人、注冊經營地址、法人或授權簽字人信息(如國籍)、經營范圍、官方聯系方式、郵箱的真實性等,高度關注買方采用GMAIL、YAHOO等公司郵箱而非企業私域郵箱進行聯系的情況。出口企業需要對自身貿易合同的真實合法性負責。
三、關注合同流、貨物流、資金流三流的一致性,理清合同買方是誰?貨物發給誰?收到的資金來自于誰?如果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應充分考慮其合理性。
四、初次交易采用保守的支付方式,小量的交易金額,并收取一定比例的預付款。如若有談判困難,可以退而求其次,讓合同買方通過自身公司賬戶撥付1美元定金,確認對公賬戶真實性。隨著合作的深入,可以逐步采用更為寬松的結算方式。
五、高度關注買方注冊地與目的港有差異的轉港貿易、指示提單交貨或貨發第三方的情形,要求買方提供書面合理解釋。盡可能有效控制貨物物權,除非存在合理理由,建議出口企業應保持提單上的出運信息與限額(合同)買方的信息一致,同時要求使用自己選定的貨代,以便控制貨權。注意提單寄送時,不要寄送到不法分子指定的民宅、公共商業區地址,一定要寄送到真實買家注冊地址,并指定由總經理簽收,防止不法分子收到單據后,憑正本提單將貨物取走。實際貿易中,船公司看到正本提單后,就不會再核驗來人信息,就會將貨物釋放。
六、關注商務部等相關專業網站的預警提示。早在2007年,商務部網站就發布了名為《近期喀麥隆不法分子商業欺詐新動向》的動態,并列名了不法分子盜用的主體和商業欺詐手段,其后更是不斷補充,可以作為出口企業甄別不法分子的參考。
信息來源:中國信保遼寧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