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報道中國信保助力我國外經貿實現“開門紅”
發布時間:2021年04月20日 15:08
近日,中國信保開展一季度業績專題宣傳活動,《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國際商報》、《金融時報》、《中國財經報》、《中國銀行保險報》、《中華工商時報》、新華網等442家媒體進了報道和轉載,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廣為傳播。其中《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和新華社分別以《一季度信保承保金額增長27.6% 服務支持企業近13.3萬家》、《中國信保承保金額一季度同比增長27.6%》和《一季度中國信保承保金額同比增長27.6%》為題,肯定了中國信保緊緊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助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發揮的積極作用。以下是部分報道內容和截圖:
《人民日報》:一季度信保承保金額增長27.6% 服務支持企業近13.3萬家
本報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杜海濤)一季度,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承保金額達1868.1億美元,同比增長27.6%;服務支持企業近13.3萬家,增長21.6%,助力外貿實現“開門紅”。
今年3月,商務部會同中國信保聯合印發通知,支持外貿企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一季度,中國信保支持出口達1609.3億美元,增長27.5%;支持海外投資達87.2億美元;支持國內貿易達1109.9億元,增長45%;支持外貿新業態出口15.6億美元,增長39%。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信保承保金額一季度同比增長27.6%
本報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王俊嶺)記者15日獲悉,今年一季度,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助力企業應對海外風險,累計承保金額達1868.1億美元,同比增長27.6%。
中國信保有關負責人說,助力企業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為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打通內外貿“堵點”,一季度中國信保服務支持企業近13.3萬家,同比增長21.6%;支持出口達1609.3億美元,同比增長27.5%;支持海外投資達87.2億美元;支持國內貿易達110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
此外,今年以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融入各地政策,不斷加碼對外貿新業態的支持。今年1至3月,中國信保累計支持外貿新業態出口15.6億美元,同比增長39%。
中國信保董事長宋曙光表示,下一步,中國信保將繼續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進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助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新華社:一季度中國信保承保金額同比增長27.6%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王雨蕭)記者15日獲悉,今年一季度,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助力企業應對海外風險,累計承保金額達1868.1億美元,同比增長27.6%。
中國信保有關負責人說,助力企業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為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打通內外貿“堵點”,一季度中國信保服務支持企業近13.3萬家,同比增長21.6%;支持出口達1609.3億美元,同比增長27.5%;支持海外投資達87.2億美元;支持國內貿易達110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
此外,今年以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融入各地政策,不斷加碼對外貿新業態的支持。今年1至3月,中國信保累計支持外貿新業態出口15.6億美元,同比增長39%。
中國信保董事長宋曙光表示,下一步,中國信保將繼續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進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助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國際商報》:助力外經貿,中國信保真“硬核”
(本報記者 秦志剛)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這已是政府工作報告第十次,且連續第七年明確提到出口信用保險有關內容。
今年以來,中國出口表現強勁、增勢明顯,出口信用保險在其中發揮了相當有力的作用。
記者從中國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了解到,今年一季度,該公司承保金額達1868.1億美元,同比增長27.6%;向企業支付賠款3億美元,增長4.7%;服務支持企業近13.3萬家,增長21.6%。這一組數據背后,是中國信保緊緊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助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積極作為。
效果顯現,“硬核”政策齊出臺
全國兩會甫一落幕,商務部即會同中國信保于3月12日聯合印發《進一步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加快商務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這也是繼去年2月之后雙方再一次聯合印發工作文件。
時隔一年,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新一輪支持政策接續出臺。與去年相比,此次發文的主題由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有力應對疫情影響轉為支持商務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內容由主要發揮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穩外貿作用轉為利用中國信保全險種產品和高水平服務加大對企業的精準有效支持,包含了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創新推動服務貿易發展、著力擴大保單融資、提升中小微企業服務質效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與此同時,地方“十四五”外經貿發展路線圖亦漸次清晰。在專家看來,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工具對推動地方外經貿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各地都希望能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先行一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黑龍江、陜西、上海等十余個省市將“出口信用保險”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
助力雙循環,保產業鏈供應鏈提質擴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綱要均提出“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許多企業更是早早布局,將內外貿平衡作為企業甚至產業鏈供應鏈轉型的重要契機。
“外貿訂單已經排到下半年了,最近還不斷有國內客戶來電咨詢,今年的銷售額有望再上一個臺階!”談及2021年發展前景,常州東奧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坦言,是出口信用保險給了企業“兩條腿走路”的更大信心。
受去年疫情影響,已經拿下不少外貿訂單的東奧服裝受到了上游供應鏈中斷等問題的困擾。為此,在保障龍頭企業恢復生產供應和全球供應鏈穩定的同時,中國信保通過“出口+內貿”雙保障,堅持上下游全面考量,對從面輔料生產到成衣加工的整條供應鏈提供信用風險保障,幫助企業保訂單、保履約、保市場。今年以來,依托國內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出口信用保險支持,該企業海外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國內銷售額1200萬元,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成功結合。預計今年全年海外銷售將突破4.5億美元,國內銷售突破5200萬元。
中國信保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想實現“墻內開花里外都香”,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在新發展格局中缺一不可。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便利企業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是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中國信保的全產品客戶服務可以成為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打通內外貿堵點的重要抓手。
今年前三個月,中國信保支持出口達1609.3億美元,增長27.5%;支持海外投資達87.2億美元;支持國內貿易達1109.9億元,增長45%。
新業態涌現,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2019年,中國信保創新承保福建省石獅市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業務,“買全國,賣全球”外向型商貿發展新格局從此有了信用風險保障。
今年春節前夕,中國信保接到了自創新承保以來的首宗報案。報案方是一家在石獅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備案的外貿公司。受海外疫情影響,德國買方經營困難,無力向企業支付貨款且無法提供還款計劃。
在核實貿易背景真實、債權債務關系清晰的情況下,中國信保啟動快速理賠程序,在受理索賠后1周內順利完成賠付流程,及時向企業支付賠款,順利完成了石獅市場采購首宗案件賠付。
如今,中國信保已經實現對石獅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登記的出口業務應收賬款信用風險全覆蓋,累計承保金額達到2億美元。
新時代培育新業態,也催生新實踐。不僅是市場采購貿易,記者進一步分析發現,今年以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融入各地政策,不斷加碼對外貿新業態的支持。
2月7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配套措施》,要求中國信保陜西分公司促進跨境電商平臺和海外倉建設,力爭年內實現首個跨境電商業務承保支持。2月19日,江蘇省商務廳聯合六部門印發《關于促進全省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意見》,將“加強信用保險承保支持”“積極探索跨境電商業務信保保單融資模式創新”等內容納入其中。2月26日,中國信保四川分公司與成都市商務局攜手搭建成都市出口信用保險統保平臺,成為全國首個“四合一”平臺和全國首個“跨境電商政治風險統保”平臺,并創新性統保跨境電商出口政治風險,支持以信用保險方式為跨境電商提供物流運費延付和融資。
據中國信保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至3月,中國信保支持外貿新業態出口15.6億美元,增長39%。
隨著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進,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不斷凸顯。“中國信保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充分發揮了防風險、促融資、穩外貿、保就業的獨特作用,為外貿逆勢增長貢獻了力量。”中國信保董事長宋曙光表示,今年是中國信保成立20周年,與中國入世相攜同行的中國信保將與中國外經貿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業務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金融時報》: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助力一季度外貿“開門紅”
(記者 肖揚)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8.4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2%。與2018年、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分別增長25.3%和20.5%,進一步印證了我國外貿持續向好的態勢。作為我國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出口信用保險在助力外貿持續向好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對此,《金融時報》記者日前從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了解到,一季度中國信保承保出口信用保險金額達1868.1億美元,同比增長27.6%;向企業支付賠款3億美元,同比增長4.7%;服務支持企業近13.3萬家,同比增長21.6%。
“硬核”政策密集出臺
3月12日,商務部會同中國信保聯合印發《進一步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 加快商務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這是自去年2月以來雙方再一次聯合印發工作文件。
與去年相比,此次發文的主題由“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有力應對疫情影響”轉為“支持商務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內容主要由“發揮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穩外貿作用”轉為“利用中國信保全險種產品和高水平服務加大對企業的精準有效支持”。不僅包含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促進內外貿一體化、創新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的內容,還包括著力擴大保單融資、提升中小微企業服務質效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與此同時,地方“十四五”時期外經貿發展路線圖正密集繪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黑龍江、陜西、上海等10余個省市將“出口信用保險”納入當地規劃。
在專家看來,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工具對推動地方外經貿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各地都希望能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先行一步。
助力暢通產業鏈供應鏈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對此,許多企業早早就開始布局,將內外貿平衡作為企業甚至產業鏈供應鏈轉型的重要契機。
“外貿訂單已經排到下半年了,最近還不斷有國內客戶來電咨詢,今年的銷售額預計將再上一個臺階。”談及今年的發展前景,常州東奧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坦言,是中國信保給了企業“兩條腿走路”的信心。此前,盡管已經拿到不少外貿訂單,但該企業經營前景受到上游供應鏈中斷的拖累。為解決企業難題,中國信保通過“出口+內貿”雙保障,堅持上下游全面考量,對從面輔料生產到成衣加工的整條供應鏈提供信用風險保障,幫助企業保訂單、保履約、保市場。
得益于中國信保的支持,截至目前,上述企業海外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國內銷售額達1200萬元人民幣。該企業負責人預計,今年全年公司海外銷售額將突破4.5億美元,國內銷售額將突破5200萬元人民幣。
中國信保有關負責人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要想實現“墻內開花里外都香”,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缺一不可。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便利企業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是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中國信保的全產品客戶服務可以成為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打通內外貿堵點的重要抓手。
據了解,今年一季度,中國信保支持出口承保企業達1609.3億美元,同比增長27.5%;支持海外投資達87.2億元,支持國內貿易達1109.9億元,同比增長45%。
加力支持外貿新業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春節前夕,中國信保接到了自創新采購貿易業務承保以來的首宗理賠案件,一家在福建石獅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備案的外貿公司,因德國買方經營困難,無力向企業支付貨款且無法提供還款計劃。
在核實貿易背景真實、債權債務關系清晰的情況下,中國信保啟動快速理賠程序,在一周內順利完成賠付流程,及時向企業支付了賠款。
目前,中國信保已經實現對石獅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登記的出口業務應收賬款信用風險全覆蓋,累計承保金額達到2億美元。
除此之外,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以來,中國信保還不斷加碼對外貿新業態的支持。
2月7日,陜西省政府發布文件要求中國信保陜西分公司促進跨境電商平臺和海外倉建設;2月19日,江蘇省宣布將加強信用保險承保支持,探索跨境電商業務信保保單融資模式創新等舉措;2月26日,中國信保四川分公司與成都市商務局攜手搭建成都市出口信用保險統保平臺,這是全國首個“四合一”平臺和全國首個跨境電商政治風險統保平臺,該平臺創新性統保跨境電商出口政治風險,支持以信用保險方式為跨境電商提供物流運費延付和融資。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中國信保支持外貿新業態出口規模達15.6億美元,同比增長39%。隨著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進,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作用將不斷凸顯。
《中國銀行保險報》:“墻內開花,里外都香”——信用險支持內貿外貿紀實
(記者 房文彬)“外貿訂單已經排到下半年了,最近還不斷有國內客戶來電咨詢,今年的銷售額預計再上一個臺階。”談及2021年發展前景,江蘇常州東奧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坦言,是出口信用保險給了企業“兩條腿走路”的信心。
今年以來,我國出口表現強勁、增幅明顯,出口信用保險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中國銀行保險報》獲悉,一季度,作為我國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中國信保承保金額達1868.1億美元,同比(下同)增長27.6%;向企業支付賠款3億美元,增長4.7%;服務支持企業近13.3萬家,增長21.6%。
“硬核”政策齊出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均提出:“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與此同時,地方“十四五”外經貿發展路線圖也正密集浮現。在專家看來,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工具對推動地方外經貿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各地都希望能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先行一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黑龍江、陜西、上海等十余個省市將出口信用保險納入“十四五”規劃。
3月12日,商務部會同中國信保聯合印發《進一步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 加快商務高質量發展的通知》。與去年相比,此次發文的主題由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應對疫情影響轉為支持商務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內容由主要發揮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的穩外貿作用轉為利用中國信保全險種產品和高水平服務加大對企業的精準有效支持,包含了促進外貿外資穩中提質、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創新推動服務貿易發展、著力擴大保單融資、提升中小微企業服務質效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在此大背景下,許多企業早早開始布局,將內外貿平衡作為企業甚至產業鏈供應鏈轉型的重要契機。
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已經拿下不少外貿訂單的東奧服裝因上游供應鏈中斷等問題而倍感困擾。為此,在保障龍頭企業恢復生產供應和全球供應鏈穩定的同時,中國信保通過“出口+內貿”雙保障,堅持上下游全面考量,對從面輔料生產到成衣加工的整條供應鏈提供信用風險保障,幫助企業保訂單、保履約、保市場。今年以來,依托國內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出口信用保險支持,東奧服裝的海外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國內銷售額1200萬元人民幣,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成功結合;預計今年全年海外銷售將突破4.5億美元,國內銷售突破5200萬元人民幣。
中國信保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想實現“墻內開花里外都香”,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在新發展格局中缺一不可。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便利企業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是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中國信保的全產品客戶服務可以成為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打通內外貿堵點的重要抓手。
據了解,今年一季度,中國信保支持出口達1609.3億美元,增長27.5%;支持海外投資達87.2億美元;支持國內貿易達1109.9億元人民幣,增長45%。
新業態涌現
2019年,中國信保創新承保福建省石獅市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業務,“買全國,賣全球”外向型商貿發展新格局從此有了信用風險保障。
今年春節前夕,中國信保接到自創新承保以來的首宗報案。報案方是一家在石獅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備案的外貿公司。受海外疫情影響,德國買方經營困難,無力向企業支付貨款且無法提供還款計劃。
在核實貿易背景真實、債權債務關系清晰的情況下,中國信保啟動快速理賠程序,在受理索賠后一周內順利完成賠付流程,及時向企業支付賠款,完成案件賠付。
如今,中國信保已經實現對石獅市服裝城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登記的出口業務應收賬款信用風險全覆蓋,累計承保金額達到2億美元。
新時代培育新業態,也催生新實踐。不僅是市場采購貿易,今年以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還進一步融入各地政策,不斷加碼對外貿新業態的支持。
2月7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配套措施》,要求中國信保陜西分公司促進跨境電商平臺和海外倉建設,力爭年內實現首個跨境電商業務承保支持。2月19日,江蘇省商務廳聯合六部門印發《關于促進全省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意見》,將“加強信用保險承保支持”“積極探索跨境電商業務信保保單融資模式創新”等內容納入其中。
2月26日,中國信保四川分公司與成都市商務局攜手搭建成都市出口信用保險統保平臺,成為全國首個“四合一”平臺和全國首個“跨境電商政治風險統保”平臺,并創新性統保跨境電商出口政治風險,支持以信用保險方式為跨境電商提供物流運費延付和融資。
中國信保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3月,中國信保支持外貿新業態出口15.6億美元,增長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