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14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看出口信用保險如何持續擴面穩外貿
發布時間:2025年03月12日 20:10 來源:金融時報(2025年3月12日12版)
連續11年,總計14次,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出口信用保險”有關內容。在穩定對外貿易發展部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融資、結算、外匯等金融服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強化企業境外參展辦展支持。這也是自2021年提出“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2022年“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后,時隔三年,再次將“擴面”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風險加劇和關稅威脅,國家層面要求出口信用保險發揮其風險保障和經濟補償功能,持續擴大承保規模,繼續加碼穩外貿。
助力企業穩訂單拓市場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作為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手段和對外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國穩增長、防風險、補損失的重要政策性工具。我國也不例外,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四季度就有17條關于“出口信用保險”的政策文件出臺。其中,商務部印發《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通知推動優化承保理賠條件,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強化對“走出去”企業風險保障。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出口信用保險持續助推外貿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根據海關總署1月13日發布的數據,2024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出口達25.45萬億元,同比增長7.1%,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作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通過支持企業穩訂單拓市場,不斷推動我國外貿釋放強勁活力,為更多外貿企業注入信心和底氣。
記者從中國信保了解到,作為我國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2024年,中國信保接到市場一線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限額申請數量和金額增長均超過兩成,其中限額申請數量達到近5年來最高水平,反映出外貿企業出口業務規模增長穩定,在海外市場開拓方面的意愿更加強烈。
浙江義烏的亦杰供應鏈管理(浙江)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家居用品、日用百貨等消費品出口的中小企業。憑借中國信保提供的出口信用保險保障,該企業與斯洛文尼亞一家以電商業務為主的買方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2024年,受俄烏沖突和市場預判錯誤的影響,該買方陷入經營困境,出現付款延遲并取消部分訂單的情況。得知情況后,中國信保委托海外渠道與買方核實債權,并于2025年1月,向支付首期賠付款項約600萬元,有效緩解了該企業的資金壓力,保障了供應鏈運轉的穩定性。
這僅是出口信用保險助力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信保承保金額超10214億美元,同比增長10%;支付賠款超25.8億美元,增長11.7%,為外貿穩增長優結構提供有力支持。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近些年,我國新產品新業態新品牌不斷涌現,外貿含“新”量也在不斷上升,更多高科技屬性新產品加速出海。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電動汽車、3D打印機、工業機器人出口分別實現了13.1%、32.8%、45.2%的增長。跨境電商新業態全年進出口達2.63萬億元。
為了更好助推新產品新業態新品牌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中國信保持續擴大承保覆蓋面,不斷優化承保理賠條件,持續加大對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以及“新三樣”(電動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出口的支持力度。
對星星充電的幫扶充分體現著出口信用保險“新”的支持。據介紹,星星充電作為亞洲數字能源領域頭部獨角獸,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研發制造,平臺兼容全部國標車型,產品線涵蓋交直流設備、充電槍頭、電源模塊、智能電柜、換電設備等,為全球客戶提供設備、平臺、用戶和數據運營服務。
近日,中國信保向星星充電出具海外投資(股權)保險保單和海外投資債權(股東適用)保險保單,為星星充電參與美國數字能源領域的市場競爭提供了雙重保障,是精準支持新能源龍頭企業走出去的又一典范。
據中國信保國別風險研究中心主任樓狄飛介紹,2024年,中國信保聚焦新興市場和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在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全年支持電子信息等11條重點產業鏈出口超4500億美元,占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金額的一半以上,對我國外貿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電子信息產業鏈、現代化工產業鏈、整車工程機械產業鏈項下承保金額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特別是著眼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信保在各地發力,首個重吊船出口買方信貸保險項目落地上海、全國首張印刷行業國產化制造執行系統開發服務貿易保單落地浙江、首張工程機械行業“框架+訂單”模式保單落地山東。
加大融資支持力度
出口信用保險對于外貿的促進作用,不僅涉及保險行業傳統的承保和理賠業務,還涵蓋融資增信、資信服務等多個方面。3月6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將幫助企業,針對外貿企業遭到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指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
隨著出口信用保險的溢出效應不斷擴大,越來越多銀行開始依托出口信用保險的增信功能,持續深化銀保合作,為外貿企業拓展融資渠道。
針對出口企業開展賣方信貸(即出口企業給予海外業主超過兩年的支付期限便利)建設期內“融資難”“出表難”問題,中國信保提出系列創新解決方案,助力企業以更具競爭力的業務模式開拓國際市場。
2024年12月3日,中國信保為某企業承建埃塞俄比亞天然氣液化綜合開發項目,在“再融資創新模式”下出具首張中長期險保單。該項目以應收賬款賣斷的方式,為總額3.4億元、延付期5年的融資需求提供了“保險+融資+出表”的解決方案,以出口信用保險為紐帶,融資關閉僅用時三個半月,實現了出口企業、業主和銀行的共贏。
“對于海外項目,銀行融資的態度和意愿很關鍵。”中國信保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信保通過再融資創新模式,為銀行提供了政治及商業風險賠償比例95%的保險方案,同時利用對高端裝備行業的支持政策,以最快效率完成了項目審批,大大提振了銀行參與的信心和意愿。融資銀行借助該創新模式,能提供更優融資條件,成功與優質出口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既通過人民幣融資助力共建“一帶一路”,也探索出一條開發海外業務的新道路,為長期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據介紹,2024年,中國信保針對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保險等重點政策性信用保險產品開展了一系列模式創新,助力外貿企業快速安全進行融資,相繼推動首個大型綠色風電安裝船買貸項目、首個賣方信貸建設期融資創新模式、首個預授信創新模式買貸保單等創新產品。
相關鏈接:近五年政府工作報告 提及“出口信用保險”部分
2021年: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
2022年: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
2023年:加大出口退稅、信保、信貸等政策支持力度,企業出口退稅辦理時間壓縮至6個工作日以內;
2024年:加強進出口信貸和出口信保支持,優化跨境結算、匯率風險管理等服務,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
2025年:優化融資、結算、外匯等金融服務,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強化企業境外參展辦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