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刊發宋曙光董事長署名文章:
堅定走好中國特色出口信用保險發展之路助力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10月17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的《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推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專刊,刊發宋曙光董事長署名文章《堅定走好中國特色出口信用保險發展之路 助力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實踐中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
一、深刻領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中國和世界大勢,先后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成為開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國際合作平臺,在國內國際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一)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立足“兩個大局”實際,創造性傳承和發揚了古絲綢之路這一人類文明成果,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塑造了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推動構建了開放型世界經濟,增進了各國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充分吸收借鑒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市場、地域分工等思想精髓,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外開放理論,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
(二)共建“一帶一路”是應對百年未有大變局提出的中國方案。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如何應對世界之變、歷史之變、時代之變中,以“天下大同”為理念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美國優先”為理念的印太戰略、“藍點網絡”、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伙伴關系等倡議形成鮮明對比。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深入人心,傳承著中華文明懷柔遠人、協和萬邦的理念,打破了美西方國家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迷思,不僅豐富了全球治理理念,也為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了中國方案。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相互促進、協同增效,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增進各國民生福祉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了新的正能量。
(三)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初衷和最高目標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傳承和創新,深刻闡釋出中國夢與世界夢是息息相通的,有力促進著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開放、綠色、廉潔為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十年來,我國已經同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帶一路”朋友圈進一步擴大。我們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五屆國際進口博覽會,組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等更是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重要成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屬于世界,立足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發展階段,順應世界各國加快發展的共同愿望,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
(四)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十年來,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有效促進了經濟要素的有序流動和區域間協調發展,推動形成了更加緊密、合作共贏的國際循環體系,在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互聯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共建“一帶一路”必將有效助力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
二、中國信保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經驗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簡稱中國信保)作為專門服務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始終以“履行政策性職能、服務高水平開放”為己任,形成了涵蓋中長期險、海外投資險、短期險等數十種保險產品和眾多承保模式的綜合服務體系,有效發揮了出口信用保險拓市場、促融資、防風險、補損失的重要作用,以中國特色出口信用保險發展服務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一)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金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中國信保走好中國特色出口信用保險發展之路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對出口信用保險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政府工作報告連續九年明確提及出口信用保險,這是一種政治期許、更是一種政治要求。中國信保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始終牢記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有效服務國家戰略、精準支持企業發展為導向,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全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動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二)著力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中國信保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要部署,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風險保障和融資撬動作用,著力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十年來,中國信保秉持“共商”理念,與40余個國家的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同業機構等簽署了合作協議,參與近50個國家的70余份整體規劃及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編制,推動將出口信用保險融入相關經貿和投資合作機制,與240余家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血脈”作用。秉持“共建”理念,聚焦陸、海、天、網“四位一體”布局,重點支持鐵路、公路、水路、油氣管道、輸電通道、信息通道等領域“一帶一路”項目,承保了肯尼亞蒙內鐵路、尼日利亞萊基港、中亞天然氣管道等一批互聯互通標志性項目。結合全球經貿形勢新特點,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跨周期逆周期調節作用,研究出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助力企業穩訂單、拓市場,十年來累計支持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出口和投資約1.9萬億美元。秉持“共享”理念,將“小而美”項目作為對外合作的優先事項,探索建立“效益美、風控美、結構美、綠色美”的出口信用保險評審標準,推動5G、新能源、醫療衛生、城市治理等領域一批接地氣、聚人心的“小而美”項目承保落地,助力將“一帶一路”打造成為造福世界的“發展帶”、惠及各國人民的“幸福路”。
(三)助力企業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穩妥開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新領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長點。中國信保通過創新服務舉措和承保模式,積極助力培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新空間。一是加強服務前移,創新推出新能源項目融資投標意向函模式,為企業參與競爭激烈的新能源市場合作提供高效可行的“信保方案”。二是創新承保模式,通過“框架合同+訂單”模式,助力我國電信龍頭企業與國際優質運營商合作,有力應對國際競爭。三是創新融資結構,承保全球首個“ECA+日稅租賃”船舶融資項目,在國際官方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樹立“中國范例”。四是創新保險產品,根據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特點研發三款專屬新產品,并通過全險種聯動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四)主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為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循環創造條件。產業鏈連接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是經濟循環發展的重要內容。提升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保持產業鏈各環節健康發展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內在要求。中國信保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積極探索具有信保特色的產業鏈服務支持體系,結合國家要求和市場需求,打造電子信息、家電和消費電子、整車和工程機械、生物醫藥、新能源、紡織服裝和現代農業等七條產業鏈,以“鏈式承保”方式向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周邊相關領域延伸,加強內外貿一體化、保單限額一體化協同支持。2022年,中國信保出口貿易險支持七條產業鏈出口3666.3億美元,內貿險支持七條產業鏈出口2564.5億元人民幣,占中國信保業務比重均超50%,有效保障產業鏈上下游暢通運轉,助力企業積極應對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挑戰、打贏新發展階段戰略主動戰,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撐。
(五)全面強化風險防控。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更趨復雜,特別是海外風險上升,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中國信保充分發揮風險研究與管理專業優勢,為政府決策、企業管理風險提供專業、權威、領先的公共服務產品。連續18年發布《國家風險分析報告》,開展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研究和應用,發布“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和RCEP國家貿易信用環境分析報告,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為企業有效識別和管控風險提供了有力支持。建立“一帶一路”建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防控境外廉潔合規風險機制,助力“一帶一路”廉潔之路建設。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投資風險防控體系的建設工作,推動“一帶一路”境外項目風險全天候預警評估綜合服務平臺搭建,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三、奮力譜寫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國信保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遵循六個堅持,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堅持人民立場,推動更多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項目承保落地。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新時代當治國理政的鮮明底色。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國信保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忠實履行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將人民立場貫穿到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在市場開發中引導企業投向有利于提升所在國造血能力、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項目;在承保評審中加強對環境、法律、經濟可行性的盡職調查,確保有利于當地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在理賠追償中提升服務質效,積極止損減損,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堅實后盾。主動作為、多措并舉推動更多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項目承保落地,讓共建“一帶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共建國家全體人民,助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堅持自信自立,堅定走好中國特色出口信用保險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正確之道。中國信保成立二十余年來,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立足中國國情,深入研究符合我國國際貿易地位和我國企業實際的中國特色出口信用保險發展規律,不斷提升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能力和水平。通過打造專業的國別風險研究團隊,創新研發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國別風險量化評估模型,建立中國視角的國別風險管理機制,為強化“一帶一路”風險防控、維護我國企業海外利益提供堅實保障。未來,中國信保將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著力推動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高質量發展,將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堅定走好中國特色出口信用保險發展之路。
(三)堅持守正創新,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新領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中國信保將堅持變與不變、繼承與發展、原則性與創造性的辯證統一。一方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守政策性職能定位,聚焦主責主業不動搖,服務實體經濟不偏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停歇,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不放松,筑牢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根基。另一方面,在專業性上敢于突破、勇于實踐、大膽創新,聚焦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新領域,在產品服務上貼近客戶需求、在業務流程上提高運轉效能、在業務模式上緊跟行業趨勢,堅持數字化轉型方向不動搖,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中國信保高質量發展、成為世界一流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必由之路,不斷激發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四)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大局。堅持系統觀念,發展地、全面地、系統地、普遍聯系地觀察事物和把握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論。中國信保將始終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放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和謀劃,放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戰略下去認識和把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要抓好“五個統籌”的重要部署,結合中國信保工作實際,更好統籌“一帶一路”業務發展與風險防控,更好統籌國內資源配置與國際市場需求,更好統籌多方合作共贏與敢于善于斗爭,更好統籌存量業務轉型升級與增量業務開拓創新,更好統籌頂層設計謀劃與重點支持標志性工程,有效運用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性工具服務支持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五)堅持胸懷天下,積極助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信保將繼續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履行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職責和使命,保持開放心態、拓展世界眼光、提升專業能力,心懷“國之大者”,在助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保障我國戰略性能源資源安全等方面重點發力,爭取在大變局中贏得戰略主動。積極參與和引導國際規則構建,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信保聲音,在推進建設更加公平、更加公正、更加合理的國際貿易新秩序中貢獻信保力量。
(六)堅持底線思維,全面提高風險防控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共建“一帶一路”安全保障體系,堅決維護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共建“一帶一路”提出十年來,中國信保始終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打造黨內監督、職能監督、業務監督高效協同的風險防控體系,與健全傳統“三道防線”相結合,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帶一路”業務風險整體可控。新征程上,中國信保將把統籌發展與安全貫穿服務支持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始終,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全面提高風險防控能力,既要更好支持發展,繼續推動一批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項目落地,也要更好統籌風險,有效運用數字化轉型優勢強化風險管控,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分析框架的研究應用,配合做好境外項目風險全天候監測預警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全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內容來源:《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期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