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訂單逆回流之憂和風險預警
2020年出口企業歷經磨難,2021年初的冬天異常寒冷,外貿圈卻是訂單暴增。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背后,難言2021年出口形勢的樂觀,訂單逆回流風險值得外貿人提前思考。
一、出口逆勢增長與訂單回流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出口17.93萬億,同比增長4%,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0年前10個月,國際市場份額占比為14.2%,比歷史最高值提升0.4個百分點。從增長趨勢看,2020年4月,我國出口首次轉正;自6月份起,出口連續正增長,其中10-12月美元口徑的增幅分別達到11.4%、21.1%和18.1%。全球看,根據世貿組織2020年10月的預測,預計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將比2019年下降9.2%,與我國出口形成冰火兩重天。我國出口逆勢增長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全球各國深受疫情陰霾籠罩導致的產能缺位給中國企業帶來商機。國內疫情逐漸穩定并率先實現復工復產,以及中國完備的產業鏈是訂單回流堅實的物質基礎,再輔以國家為穩外貿出臺的各種政策,將訂單回流這股春風一吹到底。疫情,讓部分早些年從中國轉移出去的訂單實現了回流。
二、訂單回流和出口替代
中國對哪些國家(地區)的出口形成了替代?中國對部分發達國家(地區)出口形成替代。截至2020年3季度末,全球主要貨物出口國(地區)出現了明顯分化。其中中國一枝獨秀,美國、英國、法國等歐美發達國家份額下降明顯,這點較容易理解。但韓國、德國出口份額卻逆勢增長,說明我國產品對其出口產品的可替代性相對較弱。
中國對新興市場出口替代形成分化。同樣從2020年前三季度情況看,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國的出口份額出現上升,很難完全說明中國在疫情期間對東南亞的出口產生替代,這也與東南亞國家前期疫情嚴重程度較低有關。印度和俄羅斯,由于疫情嚴重,出口份額顯著下降。
以印度為例,大量紡織品訂單回流讓前期損失慘重的紡織服裝行業快速復蘇。浙江一家主營桌布的出口企業因一筆由印度轉移過來8000張桌布的ZARA訂單被送上熱搜,有關人士稱:“(印度)首都新德里開發區那邊大概有100個工廠沒有復工,主要是一些做服裝紡織品的加工,很多人轉行?!?/P>
三、訂單逆回流之憂
雖然訂單量爆增,可外貿人卻快樂并憂愁著。這里暫不討論由于人民幣升值和海運費大漲對企業利潤空間的擠壓。單就訂單本身而言,即使接住這些訂單,他們仍需警惕疫情的反復可能導致的訂單被取消或者推遲出運、延期付款,甚至由于海外封港封城出現發貨后無人收貨的情況。更需要考慮的是,這些訂單可以一直保留下來嗎?如果疫情出現變化,訂單是否會再次轉移,實現逆回流。也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在預測2021年出口形勢時,均較為謹慎。商務部發言人在介紹情況時也表示“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全球的經濟和貿易形勢”。目前,較能形成共識的觀點認為,基于疫情發展和疫苗推廣進度,2021年一季度的出口形勢仍較為樂觀,但二季度存在較大變數。出口業務的全周期包括接單、生產或采購、物流、出口和收匯等多個環節,有必要對不久可能的變數提前做一些安排。
四、逆回流信用風險
訂單逆回流,如果只是想到會讓訂單流失,可能把問題想簡單了。出口企業和買方的合作關系就好比男女之間的戀愛,縱使熱戀期你儂我儂,如膠似漆,一旦一方出現異心,分手不過時間問題,而能否體面地分手,全在對方人品了。事實上,伴隨著訂單轉移,危機四伏,風險暗藏。從中國信保近20年的承保和理賠經驗看,訂單轉移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信用風險:取消訂單或要求大幅讓利。道理很簡單,當有大量供應商供買方選擇時,買方地位將得到提升,大幅壓價是最常用的伎倆。出口商選擇同意,會損失大量利潤甚至虧本交易。如果選擇不同意,一旦買方取消訂單或者拒收已出口貨物,損失更為慘重,容易陷入兩難境地。最后一筆大單敲詐結束關系。中國信保大量理賠案件顯示,吃過最后一票大訂單虧的出口企業不勝枚舉。當買方已找好下家,有心結束雙方合作關系,更換供應商,不顧多年情分,趁機敲詐勒索的大有人在。如同戀愛中的“高富帥”,當有了心儀的新對象,秒變“渣男”不足為奇。以貿易糾紛的形式糾纏不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場欲說還休的分手大戲,耗費的不止是金錢,還有雙方的時間、精力和感情。貿易糾紛最常見的是買方以質量問題為由克扣貨款、拒付甚至反索賠。打國際官司太貴,和解是最好的結局,若無法達成和解,出口企業很容易吃下這錢貨兩空的啞巴虧。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眼下外貿訂單的生產檔期雖已排滿,但出口企業仍應把眼光放長遠,為將來的訂單早做打算。
敬畏不確定性,敬畏風險,當風雨來臨時,方能閑庭信步。
信息來源:中國信保廈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