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訂單暴漲背后,外需仍存不確定性
最近一段時間,外貿界都在預測2021年出口形勢,“不確定性”成為高頻詞。本文將從需求端分析外貿的不確定性。
NO.1┃疫情不確定和需求不確定
疫情,對國際市場需求具有直接影響。為了對抗疫情,防護、消毒、衛生等與疫情直接相關的用品供不應求。
疫情沖擊下人們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需求也隨之改變。人們開始在家辦公,便捷電子設備(如平板、手提電腦)成為必需品。隨著宅家時間增多,消費者對家用產品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如家電、衛浴、家具、健身器材等等。也有人覺得在家呆著悶,想去戶外呼吸新鮮空氣,由此產生對自行車、帳篷等戶外用品的需求。
目前全球疫情進入新階段,新增確診人數屢創新高,各國又陸續出現了病毒變異。而同時,國外輝瑞/BioNTech等疫苗上市,歐美國家啟動了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受疫苗接種進展和疫苗的有效性不達預期影響,疫苗對疫情控制的影響還有待觀察。簡而言之,全球疫情情勢到了可能發生突變的時間窗口。
全球疫情情勢的不確定性,決定外需的高度不確定性。
外需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決定國際市場需求可能繼續低迷,另一方面決定國際市場需求的結構。疫情影響下的市場需求具有短期性、集中性和高度變化性的特征。這一特征疊加國外客戶的采購周期和我國企業的生產備貨和運輸周期,容易形成供需錯配,進而轉化為信用風險。
NO.2┃市場需求和出口訂單錯配
基于市場需求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國外買家在制定采購計劃時,容易與市場實際需求產生錯配。原因是國外買家基于未來的市場預期進行采購,存在預期不準確的情況。
加上當前國際物流能力不足,我國幾乎所有出口商均面臨缺箱、爆箱、甩柜、運費暴漲等難題,一些國外買家基于對供應鏈、物流的擔憂而存在過度采購的情況。
也就是說,由于需求時間差和過度采購的現象的存在,當前訂單火爆的情況,并不能真實反映國際市場現狀,更不能代表下一階段的市場需求預測。一旦需求結構發生突變,容易產生系列信用風險。
比如,2020年3月中下旬,疫情突然在歐美擴散,工廠、商店被關停,人們禁止外出,市場需求銳減,我國出口商遭遇大面積歐美訂單取消潮。
NO.3┃2020年圣誕訂單成色有待檢驗
2020年四季度是我國出口行業高度景氣的一個季度,10-12月美元口徑的增幅分別達到11.4%、21.1%和18.1%,這段時間也是圣誕季及冬季商品的出口旺季。
每年的一季度,通常是出口信用風險的階段小高峰,一方面圣誕銷售存在變數,另一方面正值冬季商品出口旺季,受天氣等不可控因素影響較大。
疫情影響下的圣誕季,疊加全球范圍內的嚴寒,與往年相比,市場表現還有待檢驗,對出口風險的傳導將于今年上半年逐步展現。
NO.4┃訂單不確定和出口風險
出口信用風險和海外市場銷售具有高度一致性,終端銷售趨好,風險就低;終端銷售不理想,風險則高。
出口訂單不代表終端市場,需求-采購-銷售存在周期,還有市場變化的因素,也有錯配的因素,甚至還有投機因素。
訂單的不確定性,決定較高出口信用風險的可能。風險出現的時間點,以及形式,取決于終端市場變化的時間點。在備貨階段,往往面臨訂單被取消的風險。貨物在出口運輸階段,貨物則可能被拒收,或者要求被降價處理。貨物已被收取或者正在被銷售,則可能拖欠貨款或者以貿易糾紛逃避等方式拒付貨款。
如何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或許出口信用保險工具仍是出口企業的首選。
信息來源:中國信保廈門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