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方手把手教學投信保?請勿輕信!
當前國際貿易環境嚴峻而又錯綜復雜,在利益驅使下,針對外貿企業的國際貿易欺詐案件頻發,非法團伙的詐騙手段也層出不窮。
一、基本案情
2024年6月,我國A公司業務員通過郵箱收到了來自南歐某國B公司的意向訂單。B公司表示自己是當地很有名的供貨商,下游是歐洲知名商超,并建議A公司使用提單日后60天付款的結算方式,理由是貨物運送到歐洲需要一個月左右,隨后貨物需要通過3周的質量檢驗,檢驗完成后才能進行付款,上述共計約需60天。A公司業務員將信將疑,但出于市場行情不景氣,于是抱著開拓市場的心態,回復了B公司并保持著溝通。隨后B公司直白地表示,考慮到付款周期較長,建議A公司向中國信保投保,獲得信用風險保障,并且拿出了其他供應商在中國信保關于B公司的疑似限額審批記錄。B公司還“好心提醒”企業,最高的賠償比例為90%,因此可以在單據中做高價格,以便發生問題時能夠足額賠付,做高價格的部分可以在后續訂單中予以扣除。
A公司業務員抱著懷疑的心態向中國信保客戶經理進行咨詢。經過中國信保的仔細甄別,B公司的限額審批記錄為偽造。在客戶經理的建議下,A公司業務員嘗試性地和B公司溝通小金額試單,并采用款到發貨的結算方式。隨后B公司再無任何回應。
二、風險提示
(一)核實買方身份、謹防貿易欺詐
在國際貿易中,核實買方真實身份是交易成功的前提。可以通過查詢買方公司官網、撥打公司電話等方式來核查聯系人身份,在簽署貿易合同時,也應通過查詢買方公司授權簽字人、比對買方公章等方式,確保買方簽字及公章的真實、合法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警惕地區風險、關注貿易細節
近年來,歐洲地區尤其是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地欺詐類案件頻發,出口企業在與這些國家的買方進行交易時更應該提升風險意識,從交易源頭把控風險,審慎處理每一個貿易環節。
(三)警惕騙貨轉賣、擦亮火眼金睛
隨著中國信保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有些騙子也動起了歪腦筋,拿著偽造的信用限額審批單到處招搖撞騙,甚至手把手教學如何投保信用保險,目的是將這些易轉賣的貨物騙到手后折現。
建議企業朋友與中國信保客戶經理保持溝通,在首次交易時采用款到發貨的結算方式或收取較高比例的預付款,防范欺詐風險,擦亮火眼金睛。
信息來源:中國信保浙江分公司